在受傷癒合後,需要建立正確的「動作模式」,把傷後沾黏或痠痛的部位透過物理治療做排除,再將已經忘記怎麼正確出力的肌肉,透過專業且科學的訓練把受傷前的肌力喚回。也就是讓該出力的地方出力,該放鬆的地方放鬆。
在受傷後有以下步驟:
【受傷→怕痛→不敢動→肌肉萎縮→更不好出力→肌肉代償→更痛】
治療師與教練相互配合,結合物理治療、運動傷害治療、動作分析、肌力訓練、矯正訓練等重要元素,為您量身打造一套康復之旅,替您徹底解決舊傷、姿勢不良、慢性疼痛的問題,不再復發!
許多20~30年的舊傷都在疼痛輪迴裡度過。打了針、吃了止痛消炎藥、注射,都做了,但還是會痛。
因為在受傷癒合後,需要建立正確的「動作模式」,把傷後沾黏或痠痛的部位透過物理治療做排除,再將已經忘記怎麼正確出力的肌肉,透過專業且科學的訓練把受傷前的肌力喚回。也就是讓該出力的地方出力,該放鬆的地方放鬆。
如果你有舊傷、動作失調、動作卡頓疼痛、想要回歸訓練等困擾,唯心專業的運動科學團隊,會由專屬物理治療師與專屬運動教練去規劃專屬於你的動作訓練,讓你用科學的方式,一步一步找回健康、找回生活品質!
在治療前個案原本走路會覺得下肌整個都很緊繃,無法輕鬆的走路。治療後,下肢被好幾層保鮮膜套著的感覺也消失,同時膝蓋內側疤痕的長期疼痛有明顯改善!
張小姐因長時間坐在電腦前工作,導致左肩頸酸痛、耳鳴及富貴包問題。治療師評估其不良姿勢與胸椎、頸椎活動受限為主要原因。透過頸部放鬆、姿勢矯正調整及核心穩定訓練後,張小姐肩頸痠痛頻率明顯下降,富貴包變小且姿勢恢復正常,生活品質顯著提升。
曾先生在打排球時,右肩疼痛影響表現。評估發現,他的肩胛穩定性不足,導致肩關節夾擠。治療透過徒手放鬆肌群與動態穩定訓練,提升肩胛控制與核心發力。治療後疼痛顯著改善,動作更流暢。肩關節疼痛不只是肩膀問題,整體穩定與核心訓練同樣關鍵!
劉先生因跑步時左腳踝與髂脛束疼痛 影響比賽表現,經評估發現支撐力不足與跑姿異常。透過 物理治療、貼布穩定與矯正運動,他成功改善步態並突破個人最佳紀錄3 小時 20 分鐘完賽,比過去快10分鐘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