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真的有長短腳嗎?走路偏一邊、重心歪,可能不單純!物理治療師教你正確判斷與改善|桃園物理治療, 林口物理治療

只要聊到體態相關議題,除了圓肩駝背、骨盆前傾等等,「長短腳」一定也有一席之地。
一般走進治療所求診,想處理長短腳的個案,大多有兩種類型,一種是覺得自己兩隻腳的承重不太一樣,都偏向某一側;另一種是體態看起來歪歪的,擔心是不是兩隻腳一長一短造成。
而到底哪一種情形才是真正的長短腳導致的呢?今天的主題就是要探討長短腳究竟是什麼。
(圖片來源:網路)
長短腳(Leg Length Discrepancy, LLD),也稱為異肢症(anisomelia),指的是下肢長度不相等。其中分成結構性長短腳與功能性長短腳。
「結構性」的意思是下肢骨頭長度真的有一長一短,有可能是先天性幼時發育問題,也可能是後天因為意外有骨折過沒有癒合好。腳長的測量方式是用量尺測量從骨盆前面兩側各有的一個骨凸(髂前上棘)連到腳踝內側的長度,兩隻腳的長度差異在3cm以內都在正常範圍。
髂前上棘位置。(圖片來源:唯心運動物理治療所)
判斷結構型長短腳的測量方法。(圖片來源:唯心運動物理治療所)
「功能性」是說下肢骨頭本身沒有一長一短,是身體其他地方歪歪的,讓下肢的骨頭看起來一長一短。這個原因有可能是因為骨盆歪斜、脊椎側彎、或是下肢的肌肉張力不平衡所導致,這個情況就可以藉由物理治療徒手、運動介入做改善。
(圖片來源:唯心運動物理治療所)
身體的組織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,如同在烏龜脖的這篇文章所提到的,身體排列就像堆積木一樣,有積木歪了,為了不要讓整個積木倒下來,因此其他的積木也要「歪」回來。而這種全局的判讀,就是物理治療在介入前要做的事情。
身體就像積木一樣,一個地方歪了,其他部位也會受到影響。(圖片來源:唯心運動物理治療所)
長短腳的症狀可能因人而異,也取決於長短腳的類型(結構性或功能性)和嚴重程度。以下是一些可能出現的症狀:
在進行治療前主要會評估幾件事
藉由以上評估的結果,再利用徒手治療、運動訓練並適時搭配儀器治療去做後續的介入。
(圖片來源:唯心運動物理治療所)
「長短腳」是很常聽到的名詞,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真正的定義與原因,而身體不對稱、重心不平衡的體感也是很多人困擾的問題,這時可以思考看看,也許你的問題不單純是長短腳而導致,建議藉由物理治療師專業的評估,找到背後真正的原因,才能讓你緩解不適、更自在地使用身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