右膝半月軟骨破裂術後復健

半月板術後患者治療後雙腿對比圖
doctor
文章作者
林君儀 Nana

 

半月板破裂,這個常在運動新聞中聽到的傷害,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。43歲的李小姐,一個普通的上班族,就因為一次意外踩空,經歷了長達半年的求醫之路。她的故事,或許能給正在經歷類似困擾的你一些啟發。

 

從輕微撕裂到完全破裂

2024年6月,李小姐在健檢時發現右膝內側半月板輕微撕裂。醫師建議施打PRP(高濃度血小板血漿增生療法),但她因無明顯症狀選擇觀察。兩個月後的一次踩空意外,膝蓋開始出現卡住和不穩定的症狀。

求醫之路的曲折

李小姐立即就醫,但醫師卻以「腳踝扭傷」為由拒絕MRI檢查,僅給予止痛針和抽水治療。效果不彰的她輾轉求診中醫、復健科、骨科診所,直到骨科醫師開立轉診單,一個月後透過影像學檢查確診:右膝內外側半月板破裂

手術只是個開始

10月21日手術成功,但術後復健成了新挑戰。李小姐在家休養2個月後,膝蓋依然腫脹僵硬,不敢正常行走。

原先狀態

右膝腫脹無法伸直,臏骨位置異常。

目前狀態

腫脹消退,膝蓋可以完全伸直。

治療師評估

唯心的物理治療師進行了詳細評估,發現李小姐的問題不只是手術後的正常反應:

  1. 肌肉緊繃:股四頭肌和膝窩肌群過度緊繃
  2. 關節水腫:膝關節明顯腫脹,影響循環
  3. 活動受限:膝蓋無法完全伸直,彎曲角度不足90度
  4. 心理恐懼:因術前長期不穩定,產生不敢承重的下意識反應

李小姐的狀況是典型的術後併發症:肌肉失衡、關節僵硬、本體感覺喪失。

治療計劃

針對李小姐的狀況,治療團隊制定了循序漸進的復健計畫:

徒手治療方面

  • 放鬆股四頭與膝窩的緊繃肌肉
  • 促進臏骨滑動與淋巴循環

運動訓練方面

  • 衛教墊上運動強化髖與腿部肌力
  • 站姿訓練提升平衡與穩定
  • 漸進式增加膝蓋活動角度與單腳承重能力

個案回饋

經過專業治療後,李小姐的進步明顯。原本因術前長時間感到膝蓋不穩,加上術後右膝緊繃感與水腫,導致她不敢承重的情況得到改善。

透過持續的徒手治療,肌肉緊繃降低了,右膝關節活動度增加了,水腫也因循環改善而減少。配合簡易的居家運動,她的單腳承重能力逐步提升,為回歸正常生活奠定基礎。

結語

李小姐的經歷顯示,物理治療在術後復健扮演著重要角色,能有效協助個案恢復身體功能與提升生活品質。

如果您也正面臨膝關節問題或術後復健的困擾,歡迎預約唯心物理治療所進行評估。我們的專業團隊將為您提供適合的治療方案,陪伴您走過復健之路。

logo
您的專業健康顧問

唯心運動物理治療所

聯絡唯心
立即聯絡諮詢
Next
功能性長短腳
cha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