桌球在台灣是非常受歡迎的一項室內運動,從小看台灣桌球教父莊智淵代表台灣到處去國外征戰,深受感動。對於不喜歡戶外運動或是過度碰撞的競技類運動者,桌球相對是一個安全的好選擇,但在咫尺之間揮動球拍,也會受傷嗎?
(桌球教父莊智淵。圖片來源:莊智淵臉書)
剛接觸桌球的新手:
通常是上肢比較容易受傷!比如說握拍的姿勢、擊球的角度,就會造成手腕拉傷、肩關節夾擠等問題。
學習一段時間之後的中、高階桌球手:
通常出問題會在於下肢的膝蓋、腳踝。
接著就詳細來說明一下為什麼會發生這些運動傷害:
在桌球運動中,手腕是最容易受傷的部位之一。不正確的握拍姿勢或過度使用手腕力量可能導致扭傷或三角軟骨 TFCC受損。可能想要擊出旋球或是在不舒服的角度擊球,擠壓到手腕,就容易會產生傷害。
(三腳軟骨受傷是桌球常見的運動傷害。圖片來源:Physio Plus,唯心運動物理治療所)
在桌球比賽中,頻繁的揮拍,需要肩關節不斷的抬起發力去帶動手腕的動力鍊,若在較為身體前方的位置處擊球,產生較多的聳肩或是在肩關節內旋的位置出力,就有可能產生肩關節夾擠。
(肩關節夾擠說明圖。圖片來源:howtorelief,唯心運動物理治療所)
桌球運動需要長時間的彎腰與上半身前伸,去預備擊球的姿勢、救球等。長時間彎腰和扭動身體的動作可能對背部產生壓力,導致背部肌肉緊繃疼痛或拉傷。
高手的對抗中,需要不斷的移動和轉身,且特別是在小範圍內快速的變速、變換方向,這對膝蓋會產生極大的剪力、壓力,可能導致膝關節疼痛或膝蓋韌帶損傷。且在桌球運動中,很容易做出「膝蓋內夾」的動作,此動作容易傷到內側副韌帶甚至內側半月板等結構。
(中高階桌球手,通常在下肢膝蓋、腳踝這些部位比較容易受傷。圖片來源:聯經《膝蓋解痛全圖解》)
在運動前,一定要重點將下肢的髖、膝、踝都熱身活動開,讓血液流動、關節角度靈活,接著再加入一些動態暖身,讓肌肉充血,增加下肢在快速移動、改變方向的協調、靈活性,減少膝蓋韌帶、半月板受傷的風險。
上半身建議特別是針對手腕、肩膀、背部進行伸展,將僵硬的肌肉延展開,增加活動的角度跟肌肉發力的空間,減少拉傷機會。
學習正確的桌球技巧是必備的,適當的請專業教練教學,透過不斷的練習去優化自己的動作,提升發力擊球的效率。也可加上適度的肌力訓練,強化核心肌群和上下肢肌力,都有助於提高身體的穩定性和技術。
如果有長期舊傷未痊癒,建議尋求專業物理治療師的幫助,進行針對特定傷害的物理治療和訓練安排,可以加速恢復過程與提升身體機能。
雖然是無對抗、室內的競技運動,但在比賽對決時快速變換的過程中,有些關節發力的角度不自然或是肌力、肌耐力支撐不住比賽時的技術動作,導致疼痛、受傷發炎等問題都需要特別小心。
在運動前,將特定的關節、肌肉伸展、熱身活動開還是必須的,除此之外,在球技、肌力體能上也需一併提升。祝福大家都能健康、開心的享受桌球這項有趣的運動唷!
唯心是您專屬的健康顧問,有任何問題歡迎諮詢唯心運動物理治療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