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健康意識的提升,越來越多的長青族投入跑步運動,希望藉此維持體能、增強心肺功能,甚至改善生活品質。然而,年齡增長帶來的關節退化、肌力下降與平衡感變差,使得長青族跑步時容易遭遇關節疼痛、運動傷害,特別是膝關節的問題。因此,如何安全地進行跑步運動,避免不必要的傷害,是長青族在運動時需特別注意的課題。

(圖片來源: 網路)
長青族跑步常見的運動傷害
膝關節是跑步時承受衝擊最大的部位之一,隨著年紀增長,關節軟骨逐漸退化,若跑步方式不當或未做好暖身與收操工作,可能會引發以下問題:
- 膝關節前側或外側疼痛:
因膝蓋過度使用或跑步姿勢不正確,導致髕骨與股骨間的壓力增加,形成髕股關節疼痛症候群(Runner's Knee)進而產生疼痛。

(圖片製作: 唯心運動物理治療所)
- 外側膝關節的疼痛:
外側膝關節的疼痛,通常是因為跑步時髂脛束過度摩擦股骨外髁引起髂脛束症候群(ITBS)。

(圖片製作: 唯心運動物理治療所)
- 膝關節發炎、腫脹與僵硬:
主要因長期磨損與老化可能導致退化性關節炎(Osteoarthritis)膝關節發炎、腫脹與僵硬,影響跑步耐力與生活品質。

(圖片製作: 唯心運動物理治療所)
除了膝關節之外,也有以下常見問題需要特別注意喔!
- 足底筋膜炎(Plantar Fasciitis):跑步時由於足底筋膜過度拉伸,可能造成足跟或足底疼痛,尤其是在早晨起床或長時間站立後。
- 阿基里斯腱炎(Achilles Tendinitis):由於阿基里斯腱的過度使用或緊繃,可能引發腳跟後方疼痛,影響步行與跑步能力。
- 脛骨內側壓力症候群(Shin Splints):常見於長時間跑步後的小腿前側或內側疼痛,通常是因為跑步時的衝擊過大或步態不良。
- 應力性骨折(Stress Fractures):由於長時間累積的微小骨折,可能發生於脛骨、股骨或足部骨骼,造成局部劇烈疼痛,影響活動能力。
長青族如何正確跑步
為了降低受傷風險並提升跑步效率,正確的跑步技巧至關重要!
- 跑姿:
- 身體保持直立,重心微微向前。
- 大腿帶動小腿,不要過度抬膝。
- 步伐適中,避免步幅過大導致膝關節壓力增加。
- 擺臂:
- 手臂自然彎曲約90度,前後擺動。
- 不要左右晃動,避免影響身體穩定性。
- 呼吸技巧:
- 採用鼻吸口吐,保持穩定的呼吸節奏。
- 可嘗試兩步一吸、兩步一吐的節奏,幫助身體獲得足夠氧氣。
暖身與收操的重要性
跑步前的暖身與跑步後的收操是預防傷害的關鍵步驟,可以讓肌肉保持彈性與溫度。
1. 暖身(約10-15分鐘):
- 進行動態伸展,如高抬膝、弓箭步走、腿部擺動,幫助肌肉啟動。
- 慢跑或原地踏步,讓身體適應運動狀態。
2. 收操(約10分鐘):
- 跑步後不要立即停下,可改為慢走,讓心率逐漸下降。
- 進行靜態伸展,如股四頭肌、腿後肌、臀肌與小腿肌伸展,減少運動後的僵硬感。
足弓檢測與客製化鞋墊的重要性
長青族因足部結構改變,可能有足弓塌陷或高足弓問題,影響跑步時的受力分佈。透過足弓檢測,可了解自身足部狀況,選擇適合的跑鞋或訂製鞋墊,提供更好的支撐與避震效果,降低足部與膝關節的負擔。
足弓檢測包含哪些項目呢?
- 足壓測試:透過專業儀器測量足底壓力分佈,判斷足弓高度與受力狀況。
- 動態步態分析:觀察步行或跑步時足部的著地方式,評估足弓支撐能力與穩定性。
- 靜態足型評估:透過視覺檢查與徒手測試,了解足弓的形狀與是否有塌陷或過高的情況。
- 功能測試:測試足部與踝關節的靈活度與肌力,以判斷是否有影響跑步的結構性問題。

(圖片來源: 唯心運動物理治療所)
為何足弓檢測對長青族特別重要?
- 預防跌倒:足弓異常會影響平衡與步態,增加跌倒風險。
- 減少膝關節負擔:適當的足弓支撐能減少關節壓力,降低關節退化速度。
- 提升跑步與行走舒適度:改善足部受力,減少足底疼痛與疲勞。
若足弓異常,可以製作客製化鞋墊幫助改善
客製化鞋墊比起傳統鞋墊有以下優點:
- 提供適當支撐:鞋墊可幫助維持足弓正常高度,提供穩定性。
- 分散壓力:減少足底某些部位的過度受力,降低疼痛發生率。
- 提升避震效果:減少地面衝擊對膝關節與足部的影響。
- 矯正步態:針對不同的足弓問題設計鞋墊,改善步行與跑步時的動作模式。

(圖片來源: 唯心運動物理治療所)
透過以下正確的跑步觀念與技巧,長青族能夠安全、有效地享受跑步帶來的健康益處,提升生活品質喔!
-
|
選擇適合的跑鞋與鞋墊,減少衝擊力。
|
2.
|
跑前充分暖身,跑後確實收操,避免肌肉緊繃與受傷。
|
3.
|
維持良好跑姿,避免過度前傾或步幅過大。
|
4.
|
關注易受傷部位的健康,若有疼痛應適時休息或尋求專業治療。
|
5.
|
採取適合的呼吸方式,提升運動耐力。
|